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专题调研->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专题调研->潼关高程图片专区
黄渭洛河汇流区现场考察
  2003-10-09 20:02  

    10月9日讯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局长蒋建军就黄渭洛河汇流区基本情况为大家的考察作了简要介绍,并就黄渭洛河汇流区目前存在的问题作简要说明。 三门峡库区是我国多泥沙河流黄、渭、洛河的汇流区,又是大中小河流的汇集区。由于特殊的地形情况,在汇流区下游形成一个天然"卡口" --潼关。潼关高程(指潼关流量为1000m³/s的水位)是潼关以上黄、渭、洛河的侵蚀基准面,它的升降直接影响黄、渭、洛河冲淤变化和河道摆动,进而影响关中东部及西安地区的防汛安全,潼关高程升降变化,历来引起各界极大关注。建库前潼关高程为323.4m,随着水库淤积的发展,潼关高程大幅度抬升,到2002年汛后为328.78m,较建库前抬升了5.38米,其中2002年6月一度达329.22米。今年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调整了水库非汛期运用水位,汛期洪水期间畅泄,并实施了东垆裁弯工程,加大了潼关河段的疏浚力度,使潼关高程冲刷下降了0.6米左右。 70年代以来,黄河主流不断使黄、渭河交汇点上移,到90年代最大上提距离达5km。原布设的测淤断面渭拦1、2、11、12四个断面相继塌入黄河。三门峡建库后,汇流区泥沙淤积严重,自建库以来到2002年汇流区共淤积泥沙5.5亿m³。由于泥沙淤积汇流区河床宽浅,主流散乱,沙洲密布。1996年元月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壅冰阻水灾情,历时达19天,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另外由于黄河比降大,渭河比降小,致使渭河出口的基点抬高,一方面加大了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黄河洪水倒灌顶托渭河的影响,降低了渭河洪水对潼关河床的冲刷作用,不利于潼关高程的稳定下降。 由于潼关高程的抬升,加剧了黄河洪水倒灌渭河下游的影响,加大了在渭河出口段形成拦门沙坎的高度和范围。当黄河出现中小洪水时,黄河洪水均倒灌渭河和北洛河,加剧了渭洛河泥沙淤积的发展,增大了类似1967年渭河尾闾段堵塞8.8km的可能性。 目前,汇流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潼关高程居高不下;二是黄河主流西倒和渭河口上提;三是汇流区泥沙淤积严重;四是黄河洪水倒灌渭河的机率增大。因此,我们请求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有效降低潼关高程,改善渭河下游严重淤积面貌。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