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科技->生态水工学专栏
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姜文来)
  2008-01-09 14:31  

    武汉是因江而兴的水上明珠,汉江和长江将武汉三镇锤炼成水的世界,由于拥有“黄金水道”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繁忙的码头就是“摇钱树”,黄金白银源源不断流入囊中,浩浩荡荡的江水,孕育和发展了丰富的水文化,武汉成为富甲一方的天堂。武汉的富有不仅仅是物质的富饶,而且也是精神的富矿,“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景象和意境,凸现了武汉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武汉在水上做起了新的文章,投资上十亿元,对两江四岸江滩进行综合整治,创建了汉口、武昌、汉阳和汉江江滩城市建设新品牌,汉口江滩简洁、宁静、大气、开敞;武昌江滩自然、朴实;汉阳江滩“绿化加文化”;汉江江滩彰显了塞纳河般迷人的夜景,26公里的武汉三镇江滩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乐章。江滩文化成为武汉新名片,展现了武汉新的风姿。

    江滩文化建设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终极目标是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人水和谐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

    江滩文化建设是政府推动的振兴武汉的民心工程,它是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令人钦佩!从198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武汉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汉口江滩的整治工作展开酝酿和研究,到2001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长江务[2001]第194号文《关于汉口边滩防洪及综合治理工程有关河道整治及管理方面的批复》,接近20年的光阴,期间多次调整、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这项关乎武汉前途的“跨世纪”工程最终得以明确和实施,体现了武汉人认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随着江滩文化建设逐步深入,以“江滩文化”为平台的武汉经济必将插上新的翅膀,飞向理想的目标。

    目前,武汉江滩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武汉经济整体提升必将持续发挥推动作用。为了更加丰富江滩文化建设内涵,作者对武汉江滩文化进行了思考,与同行分享。

    将“生态水利文明”进一步纳入江滩文化建设之中。江滩文化建设将江滩变成人的乐园,是以人为中心建设的产物,符合以人为本的建设基本原则。希望江滩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生态水利文明”纳入到江滩文化建设之中。国外水利发展的新动向就是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通过自然的恢复和自我修复回归达到更高层次的人水和谐,“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干扰”也是水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满足欣赏“纯自然景观”市民的要求,将其吸引到武汉江滩之中,对进一步促进武汉经济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江滩文化建设给“物”一定的空间。物就是动植物。江滩就是湿地,江滩文化建设要符合湿地生态基本功能。湿地具有防洪、清洁水质、提供水资源、生物多样性、调解气候、景观、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特别是由于江滩处于“陆水”的交汇处,更富有生物多样性功能。因此,江滩文化建设不仅给人的空间,更应该给“物”一定的空间,物的存在与生存符合生态原则,避免过多的人工干预。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更能突出江滩文化的生态内涵,促进江滩文化由人的文化向人与生态文明的融合,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

    防止污染维护江滩文化建设成果。武汉成为经济重镇,工业文明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应该注意的是,沿江一定距离分布了众多的工厂,他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如果污染问题没有处理好,对江滩文化建设成果具有潜在的威胁。如果某工厂发生严重的污染事故,不仅污染长江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会短时间内吞噬江滩文化建设成果。“千里江堤,毁誉蚁穴”,不能不将防“蚁穴”提高到议程。控制沿江污染源达标排放,降低突发污染事故风险,维护长江水质稳定也是“大江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沿江污染管理与江滩文化建设同步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目睹了武汉江滩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也希望以江滩文化为平台武汉经济新的腾飞。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