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科技->专题报道->2009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座谈会->大会交流
以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 促进流域水利科技发展(太湖流域管理局)
时间: 2009-12-10


太湖流域管理局科技外事处贾更华副处长作会议交流

    一、太湖流域水利科学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太湖流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为全国土地面积的0.4%,分属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2007年流域总人口4917万人,约占全国的3.7%;国内生产总值约2.8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1.6%,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太湖局以科技为先导,开展规划和专题研究、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以信息化建设和科技进步推动流域水利现代化,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太湖局在流域水利科研的组织开展、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立足培养和锻炼自身科研队伍的同时,形成了以具有太湖流域特色的水利科学研究团队,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中国水科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太湖流域水利科学研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与荷兰、丹麦、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的水利科研机构开展了双边技术交流合作。太湖局水利科学和水利工程技术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为科学制定流域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组织开展流域水利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始终以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防洪与水资源状况为基本依据,努力处理好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为了提升水利规划质量,加强了规划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
    2、围绕流域管理与综合治理开展科学研究。结合流域管理和治理的需要,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开展了太湖水生态修复试验项目、流域水利现代化专题研究、流域与区域水资源调度方案优化整合研究、引江济太综合效益和长效运行机制研究、太湖流域调度运行设计研究、太湖与琵琶湖对比研究、风暴潮研究、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前期研究等。太湖局组织开展的太湖底泥疏浚规划研究、引江济太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得了水利部大禹科技二等奖。
    3、保障引江济太的顺利实施。在引江济太调水工作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大作用,解决了引江济太工作中关键技术问题。
    4、水利科研和工程技术进步促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在太湖流域新一轮的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中,水利科技创新和水利科研将是推动流域治理工程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推动力。例如,生态型护岸工程技术和退化湖泊、河流水功能改善的水利与生态调控技术等专项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将会成为新一轮治太工程设计的亮点,大量的流域水利科研成果将会在新一轮的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
    5、加强科研人才培养。一是立足于水利部重点项目的开展培养人才。通过组织一期治台的建设、组织开展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引江济太研究等系列重点规划和科研专题的开展,培养了一批精通太湖流域水利的学术带头人和专家队伍。同时与流域内或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一批长期致力于太湖研究的专家队伍。二是建立太湖局系统的科研支撑单位。近些年来太湖局直属事业单位水资源保护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水文水资源监测局科技力量迅速壮大,为流域治理和管理提供了骨干技术支撑;三是构建流域水利科研的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研究太湖水利重大问题。
    太湖流域水利科技在取得较好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与流域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科技需求不匹配,科技支撑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利科技的研究深度不够;二是流域内水利科研缺乏必要的统筹;三是水利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尚需进一步创新;四是体现太湖特色、精通太湖水利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科研能力建设亟需加强;五是缺乏固定的科研经费渠道。
    二、全国水利科技大会贯彻落实情况
    1、积极组织开展了太湖流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针对目前太湖流域水利科技存在的科技力量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和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落后等问题,我局加强太湖流域水利科研能力建设,并积极探索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为目标的新型流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
    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我局研究提出了《筹建太湖流域水利科技创新中心的设想和框架计划》,编制上报了《太湖流域水利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与合作单位及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流域水利科技创新中心是太湖流域也是中国湖泊治理科技创新的中心,是开放式的科研平台,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均需要与合作伙伴单位进行积极且有效的沟通。我局一方面积极汇报,争取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对流域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持;另一面积极与合作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划拨或廉价征用土地,争取各方资金援助;同时主动与南科院等主要的合作单位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与南科院召开了由双方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就流域创新中心科研基地建设,扩大了共识。
    我局还就流域创新中心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建设加强了调查研究。创新中心是着眼于太湖流域乃至我国湖泊科学研究力量的整合,从项目的合作筹建到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有大量的管理难题需要破解,为此需要加强创新中心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太湖局先后就水利部门的科研组织管理及上海市其他行业的科研管理情况展开调研,博采众长,研究提出了太湖流域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设想。
    2、明确重点,切实抓好重大问题研究
    加强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是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是水利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根据科技大会精神,太湖局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的重点,集中力量,加强管理,以期在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上实现重点突破和技术跨越。
    根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申报的要求,组织编制上报了《太湖流域水利重大科研项目建议报告书》、《太湖流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实施方案2009-2014年》。组织编制《太湖流域水利重大科研项目规划》。在对太湖局及其战略合作伙伴单位的科研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太湖流域水利科研需求,按轻重缓急,对今后五年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实施战略做了全面论证。提出了太湖水污染问题、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问题、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管理问题、太湖流域水信息技术应用、流域引排通道论证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任务。
    同时完成了“基于优化配置的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研究”、“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体系及试点应用”、“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等三个水利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和项目启动工作。
    3、因地制宜,大力促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工作
    先进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推广是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带动水利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的重要途径。我局主要以水利部“948”项目计划和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的有关科技计划为依托,组织开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科技推广工作。
    2009年10月,太湖局及其直属单位承担的“948”项目“水量水质实时监控决策支持系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小型遥控水下机器人系统”及“在线BOD水质分析仪”等项目通过了水利部“948”项目办公室的验收。这4个项目引进的仪器设备、构建的模型分别在流域水资源调度、流域水资源信息综合管理、水利枢纽水下安全检测、太湖湖区水质监测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流域管理的技术水平。其中部分项目成果已在2007年应对无锡供水危机的应急调水实践中成功应用。
    目前太湖局正在积极组织开展“浮游植物流式细胞仪”和“基于GIS平台的流域水情信息服务系统推广应用”等两项技术的引进和科技推广。另外,太湖局还与荷兰公共工程、交通和水资源部水管理司开展了太湖风量监测项目的合作,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单位开展“太湖流域未来洪水情景分析研究”。
    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和其他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开展,对流域治理和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局特别强调了技术引进工作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努力做到“引进一项技术,解决一个问题,带动一个领域”,通过技术引进和科技推广的实施促进流域水利科技的不断进步。
    4、营造环境,加强流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流域水利,科技为先,人才为本。人才是太湖流域水利科技创新的关键。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以重大水利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为依托,太湖局着力加强科研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目前太湖局已经有一位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的人选,2009年又选拔推荐了两位候选人。在流域重大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特别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中,注重了对高级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和人才交流等渠道,大力加强科技人才培训和交流,尤其是加强了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倡导严谨治学的学风,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大力倡导团结协作,坚持学术民主,培育创新意识的科研作风。
    5、强化职能,加强科技管理机构能力建设
    太湖局党组高度重视水利科技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积极争取成立专门机构承担起科技管理的职能。我局将继续积极向水利部反映,争取在流域机构管理体制上为加强科技管理能力建设打好基础。
    三、太湖局科技项目执行情况
    1、项目执行的总体情况
    2006-2009年,太湖局或局直属单位承担的水利部科技项目共12项,其中“948”项目5项,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科技推广项目1项、现代水利创新项目1项。从总体情况看,太湖局科技项目执行情况良好,但部分项目执行进度滞后。
    经检查,太湖局所承担或归口管理的科技项目实施内容与任务书(合同书)要求基本一致,没有任意变更内容,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任务书及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已完成待验收的项目基本实现预期考核指标,无自行降低指标等行为。各项目组对项目执行过程实施严格管理,资料来源可靠,成果可信。项目执行过程中,注重相关资料和档案的积累,对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相关文档材料建立了技术资料档案,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2009年已经完成了4个项目的验收工作,还有“健康太湖指标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成果也将在年内上报水利部,待验收。
    同时,太湖局对执行中的科技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也做了全面的核查,总体情况较好。所承担的科技项目均能按照国家财经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我局内部资金管理和控制的相关制度执行,将项目预算执行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款专用。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基本按照批准的项目预算进行执行,未发现在项目经费中列支国家禁止列支费用的情况;未发现项目预算的调整情况;经费支出审批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内容真实;未发现挤占、挪用资金和改变经费使用用途等情况及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等行为;也未发现违反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擅自使用项目结余资金等情况。
    2、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整改的对策
    从科技项目执行自查的情况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预算管理和项目执行计划管理不同步。项目启动第一年,预算下得迟,项目迟迟启动不了,而预算下达后,要求立即执行;到第二年可能预算已经安排完毕,但项目工作计划要到第三年才完成。这样,带来的问题是,需要经费的时候,没有,而有经费的时候,执行进度跟不上。
    二是项目申报时,对项目执行的困难估计不足,制定的目标任务贪多求全,到执行过程中才发现许多科研任务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项目执行进度缓慢。
    针对存在问题,太湖局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1)建立完善的科技项目执行督办制度。对于尚在执行期内的项目,太湖局要求各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组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对进度有所滞后的项目,限期整改。建立科技项目执行季报制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技术支持,实行科技项目管理的动态追踪管理。由太湖局科技管理部门牵头成立的科技委,或是组建专家组,为科技项目的执行提供技术咨询和成果把关。同时要求各项目组加强基础资料收集和成果的整理归档,建立项目资料库、成果档案库,为科技资源的共享打好基础。同时加强新项目的立项管理和指导,强化“顶层设计”,以流域水利科技需求为导向,做好科研工作的统筹规划。
    (2)从项目预算编制的源头抓起,强化项目预算执行。项目计划管理必须服从和适应预算管理的要求。预算执行要顺利,首先要细化预算编制,只有合理的预算,才是可执行的预算;二是强化科研经费使用全过程监督管理,在下半年实行预算执行旬报制度;三是建立科技项目(课题)年度财务决算制度和项目结题前的内部和第三方审计制度;四是项目计划管理主动和预算管理同步。把握预算管理的规律,在安排项目计划时,主动适应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
    四、太湖流域“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
    “十二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继续深入贯彻全国水利科技大会的各项战略部署,抓住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历史机遇,开创水利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机遇期。太湖流域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区域,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相应对太湖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对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新要求;对水安全保障和多元化用水的新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新要求;对流域管理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新要求等。
    目前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防洪标准偏低、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并存,与国家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流域治理和管理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不适应。为此,“十二五”太湖流域水利科技发展将继续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强化科技的引领作用,以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切实做到急需先行,重点突破。
    1、太湖流域“十二五”水利科技需求
    (1)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
    太湖流域平原区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流域内有12万公里长的河道形成了天然的配水系统。流域北、东、南部沿江沿海感潮,流域水系呈开敞式网状结构,下游地区河流常年流向不定,使得省界断面的下泄水量,很难测得准、算得清,给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形成与效果评价、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省际分解与监督实施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
    正常年份,太湖流域只有调引长江水才能满足流域需水要求,因此需对本地水资源和引江水量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引长江水所需要的工程和水源主要在江苏省境内,而水资源却要在全流域进行配置,在配置和管理的过程中还涉及水利、环保、城建等多个部门,关系十分复杂,省际间水量如何分配,费用如何分摊,监督管理如何实现等,均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难题。
    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显著特点是绝大多数取水户就地取水、就地退水,由于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换水周期长而导致清污不分。对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省际间分解、监督实施以及初始水权的明晰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因此,按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要求,就必须在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的技术手段上实现科技创新。
    (2)大型浅水湖泊及河网受损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技术需求
    太湖现有的流域水利工程体系为增强流域抵御洪水的能力,减轻区域的洪涝灾害,改善流域的灌排条件,保障供水和改善水环境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进步,以及水功能开发利用观念的转变,已逐渐认识到水利工程在保障太湖流域水安全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需关注对湖泊生态、湖泊功能以及河网功能发挥的方面可能的负面影响。
    太湖水面面积20世纪50年代初为2498km²,时至今日为2338km²,减少了160km²。主要是建国后大范围围垦以及圩区建设所致。长期以来,太湖围网养殖无序发展,东太湖有水面积约130km²,而围网、网箱、鱼簖面积就高达110km²。有的工程建设使湖泊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历史上太湖进出河道多达320条,目前仅剩下尚剩下171条。
    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问题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保护三个方面,需要在发挥流域水利工程综合作用的同时,避害趋利,相应的工程技术科研需求十分迫切。
    (3)流域水文水资源的演变规律及风险决策领域的技术需求
    从防洪、供水等工程设计的各项效果来看,一轮治太工程的规划布局是基本合理。但是太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与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规划和计划远没有“变化”来得快。如黄浦江防汛墙,是上海市的重要防洪、防潮工程,原设计标准是千年一遇,但由于流域工情、水情的变化,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等综合因素,黄浦江高潮位逐年抬升,初步分析黄浦江的设防标准仅二百年一遇。
    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下垫面变化,改变了流域水旱灾害孕灾机理,加大了流域资源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加强太湖流域防洪治理和实现洪水风险管理,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需要研究查明流域水文水资源的演变规律,探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水循环演化机理与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以及流域的自然因素、水利工程体系和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的共同影响和相互作用下的流域未来的水文水资源形势及变化趋势,否则规划和工程实施难就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4)流域水利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的科技需求
    太湖流域对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流域管理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利信息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水利信息化和数字流域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流域水利现代化。
    数字流域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具有多分辨率、多维显示的、用以表达流域状况的专业化数字系统。目前黄河流域已经率先在流域的数字化管理方面迈出新的一步。太湖流域要实现水资源实时监控和调度,实现数字化流域管理还任重道远。
    2、针对重点,突破难点,近期面临的重大科研任务
    根据太湖流域水利科技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太湖流域近期水利科研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河湖水系生态效应、水体富营养化、生态需水量、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前沿技术研究。
    二是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方法与技术研究。为太湖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和优化配置提供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为建立太湖流域水权分配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三是太湖流域水质水量模型的整合完善。利用水资源水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及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流域水质水量模型系统的完善,实现流域水资源实时仿真模拟。
    四是加强湖泊科学微观机理等方面基础科学研究。开展包括湖泊水流泥沙运动机理研究、太湖水动力对营养盐循环的影响研究、营养盐循环的生化动力学机制研究等内容的湖泊科学研究等。 
    五是开展水利工程调控和改善水环境的深化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引江济太的效果和效益,在目前调水试验基础上,要深入调水与整个流域水环境的互动影响关系、引江济太泥沙、水质演变等问题的研究。
    3、创新机制,构建太湖流域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结合流域综合管理与治理特点,以正在组织实施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为依托,以工程建设带动水利科研,构建流域水利科研创新中心,并以此中心为基础逐步形成太湖流域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并以“创新中心”为依托,发挥我国湖泊科学的科研力量,提升科研能力,着力解决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湖泊治理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建成流域水利科技创新的基础平台,实现流域水利科技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有效共享,避免资源分散、重复和浪费。
    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建立也是本次流域创新中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组织体系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基础条件创新,最终形成体现太湖流域特色、切实可行的流域水利科技创新中心运作模式。
    4、加强科技管理,注重创新发展
    太湖局在建立与形成流域水利科技创新的管理和保障机制方面,重点将开展三方面工作。
    (1)加强科技项目管理,不断开拓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科技管理工作,做好项目管理,规范立项、执行、验收等过程管理,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建立成果的评审、奖励机制;从完善管理办法,增强科研项目储备,抓好项目验收和评估、登记,实施成果奖励评定几方面入手,切实做到科技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服务。 
    (2)实施人才战略,继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人力资源合作和多渠道人力资源配置,继续开展与有关单位战略合作和人才共建。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高科技人员自身素质。一是在我局人员队伍中严格考核和选拔一批年轻学术带头人作为培养对象;二是岗位成才,分期分批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求熟悉有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注重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收集和研究项目案例,提高业务素质。
    (3)继续发挥科研战略合作伙伴作用。流域水利科技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长期以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流域水利的发展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撑。在新的历史阶段,这些太湖局的战略合作伙伴,将继续发挥他们在流域水利科技创新领域的作用。


相关信息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版权所有  |  北京北科博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