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科技->专题报道->2009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座谈会->大会交流
做好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促进治黄科研的健康发展(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时间: 2009-12-10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处汪自力处长作会议交流

    在水利部、黄委领导下,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水利科技大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整合资源,强化推广,为黄河治理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创建于1950年10月,为水利系统以河流泥沙研究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2003年,根据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方案的批复意见,黄科院被国家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公益性研究,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 
    黄科院下设泥沙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水资源研究所、防汛抢险技术研究所、引黄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河治理试验中心等8个研究单位;管理部门设有办公室、科技管理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劳动处、党群工作部及后勤服务管理中心。总编制486人,其中非营利性编制126人、综合事业编制360人。
    目前,黄科院在职职工4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3人,占总人数的77%,具有博士学位的20人,硕士学位96人;教授级高工34人,副高级职称88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
    经水利部批准,2004年6月成立“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2006年4月,成立“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10月,作为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与河海大学共建“黄河研究生培养基地”;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2008年6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黄科院建设的平台还有“黄委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黄河超级计算中心”、“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黄河科技推广示范基地”、“黄委会科技推广中心”、“河南黄科工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郑州黄河科贸发展总公司”等。
    二、工作思路及实施
    我院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黄委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认真研究了近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具体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二个重点、三个基地、四大体系、五个突破”。
    1、一个目标
    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有效的、可持续的科技支撑,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水利科研院所,建成黄河流域水利科技创新中心。
    2、二个重点
    ——泥沙及相关学科
    黄河复杂在于多泥沙,解决黄河泥沙问题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泥沙研究作为黄科院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必然的选择,黄科院目前设有泥沙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也依托黄科院建设,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将对包括河道泥沙、水库泥沙、土壤侵蚀等在内的泥沙问题通过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原型观测等多种手段并辅以3S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工作。
    ——堤防安全及相关学科
    黄河下游堤防长达2410km(含分滞洪区等堤防),是确保黄河下游安澜、维护民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黄河堤防情况复杂,要确保堤防不决口,堤防安全是必备条件。水利部将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在黄科院,也就是要求我们加强堤防安全的研究工作。在现状条件下,强化堤防安全研究也是加强民生水利建设、确保黄河安澜的必然选择。黄科院目前拥有工程力学研究所、防汛抢险技术研究所、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黄委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研究机构,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他们熟悉黄河堤防的情况,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3、三个基地
    ——科技创新基地
    2005年以来,我院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 2 项,省部级奖项 15项(2009又新增4项),黄委级奖项23项,发表论文915篇,出版专著32部,初步显示了我院科技创新工作的实力,使得科技对治黄的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全国水利科技大会精神,通过联合流域内外有关科研、生产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工作,为创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果转化基地
    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黄河调水调沙、小北干流放淤、优化并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下游河道整治、标准化堤防建设、数字黄河建设等大量的治黄实践使得黄科院的科研成果得到应用,使黄科院的科研人员感到自豪。但作为科研人,我们认为,目前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还不高,大部分科研成果还未得到有效利用,亟待加强推广转化。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集中的优势及水利部推广中心黄河科技推广示范基地、黄委科技推广中心这一平台,通过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人才的培养、有效的推广激励机制的建立,达到强化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的目的,把黄科院逐步建成集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科研基地,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的无缝对接。目前我院已成立了科技推广处,专司相关资质的管理、技术产品的开发、经营等。
    ——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黄科院有博士后5人、博士15人,硕士96人。2008年经过国家人事部的批准,黄科院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已经与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正式签署协议,联合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可进一步推动黄科院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黄科院作为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黄河研究生基地,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4人,他们为治黄科研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另一方面,黄科院承担了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专项等众多研究课题,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项目的支撑。我们将充分利用研究生基地及博士后工作站这一平台,通过项目培养、在职学习、人才引进的多种途径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形成治黄科研人才培养基地。
    4、四大体系
    ——目标管理体系
    目标管理就是要求我们根据目前水利发展及治黄科技的需求,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科研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单位(部门)以至每个职工根据院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目标管理需要从单纯的为完成上级交办的事务性工作逐步转向在确保完成黄委中心工作的同时兼顾黄科院自身发展目标的实现上来;在目标管理理念上要逐步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科技创新体系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研究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集成。现有的治黄科研体系还不能够满足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的战略需求。黄科院作为治黄科研的主要力量,仍存在专业设置单一、专业间有机联系不够紧密、集成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按照水利部及黄委对治黄对科研工作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在单一学科研究有所突破的同时,整合科研力量,联合多个科研单位,注重多学科的交叉,逐步形成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已编制完成《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学科发展规划》。
    ——科学试验体系
    黄科院目前有各类试验设备近7000台(件)、实验厅(室)约50000m2。为确保我院科学试验数据的科学、准确、公正、诚信,作为黄科院研究重点之一的堤防安全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黄委质检中心和黄科公司,已经于1995年进行了第一次计量认证,2009年已完成第三次复查、扩项评审,检测参数已达到580个,并获得岩土类、混凝土类、金属结构类、量测类共4个专业类别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甲级资质、大中型水闸安全评价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专项资质,获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水利工程稽察质量检测资格。
    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借助质检中心计量认证的经验,已经启动计量认证工作,并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过计量认证,将使模型制作、模型量测、数据处理、仪器设备管理等更加规范,试验成果科学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实验行为管理、资源共享、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试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构建科学试验体系。
    ——科技保障体系
    科技保障体系是保障治黄科研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其中包括投入机制、评价机制、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投入机制是稳定科研队伍的前提,评价机制是科研业绩评判的准绳,共享机制是科研健康发展的捷径,激励机制是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的外部动力,约束机制是净化科研环境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保障给予了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部联合有关部委颁发了《关于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支持的若干意见》、《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黄河科研作为公益性研究,应按照战略性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有关要求进行评价。在面向治黄生产需求的同时,还应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以期促进治黄科研工作新的突破。一个好的科研评价机制可以调动一批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催生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对科研过程的重要导向作用。
    5、五个突破
    ——机理研究的突破
    鉴于目前我们对黄河自然规律的认识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有利的政策,增加科技投入,调整科研思路,强化基础研究,由定性研究逐步向定量研究转变、从现象研究逐步向规律研究转变,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研究手段的突破
    传统的研究手段已经制约了治黄科研的发展,需要我们拓展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其中包括研究方法由注重应用研究向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并重转变、研究方向由注重应急性研究向应急性研究和战略性研究并重转变、研究范围由单一对象研究向单一研究和集成研究并重转变、研究手段由单一学科研究向多学科联合转变、测验手段由传统的人工观测向现代的高新技术测验转变、制模方法由人工经验方法向自动制模技术转变。
    ——推广手段的突破
    充分利用黄委科技推广中心这一平台,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急用先行的原则,一是从科研项目立项开始,就加强与成果应用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二是积极承揽各治黄业务单位委托的相关科研工作,三是主动与生产单位联合开展研究工作,使科研直接置于应用之中。
    ——人才梯队的突破
    要提高黄科院的竞争力,人才是关键。我们要结合水利发展及治黄科研工作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及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给予一流的报酬。在培养措施上要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培养和引进人才。力争在不长的时间内,在人才梯队特别是国家级人才梯队建设上有所突破。今年院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成立,并紧密围绕“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共同进步”的宗旨,从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倡导科技创新、塑造科学精神,激发创业豪情、弘扬团队精神等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面向市场能力的突破
    国家财政预算体制的调整给以公益性研究为主的科研单位带来了新的制约因素,一方面国家财政安排的科研项目经费不能用于人员费用,造成人员经费发放困难,甚至出现停发工资的尴尬局面,挫伤了科研人员承担纵向项目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科研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以公益性研究为主的科研单位,市场开拓能力也相对较弱,从而造成科研经费的结构性矛盾。根据这一状况,我院进一步调整了发展思路,明确“科研是立院之本、市场是强院之路”的发展理念,我们在力争国家有利的政策外,将把市场开拓能力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实现黄科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水利科技项目专项检查情况
    近年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修缮购置专项资金项目的投入,以及水利部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的建设,黄科院科研试验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水沙运动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堤防隐患探测、防汛抢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黄河的治理及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但通过水利部项目检查和审计,也暴露出我院在项目管理及经费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我院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查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黄科院本次列入检查范围的科技项目共计76项,经费10883万元。涉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948”计划、创新计划、推广计划、修缮购置、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共计9类。有关情况如下:
    1、项目延期问题
    针对个别项目存在的延期问题,首先加强宣传,提高有关人员对按时完成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在保证成果质量的前提下加强进度管理:在项目申报上避免项目过于集中在某些业务骨干;采取加强项目中期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完成的项目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程序报验;对确无法按时完成的及时提交延期申请;创造良好服务环境,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提供条件;对仪器设备购置要强化前期调研工作,保证仪器设备的配套性、先进性以及对安装环境的依赖性。
    2、项目验收后未及时归档问题
    针对部分项目验收后未及时归档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归档工作。要加强与档案管理部门的协调;要求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开始时就要明确项目归档责任人;进一步明确项目归档后才视为结题。
    3、项目预算执行问题
    对个别项目列支人员经费问题。考虑到非营利科研人员经费实际支出与财政安排人员经费缺口较大,而且我院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1:0.6,迫使在职人员工资性支出主要是靠项目和创收解决的事实。一是希望上级部门能针对以“公益性”为主的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科研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适当放宽对一些项目经费支付范围的管理;二是在政策没有新的调整前,我院将尽可能对人员经费进行规范。
    对项目中直接计提、分摊项目管理费及计提劳务人员管理费问题,一是要总量控制,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对管理费的核算使用。
    针对个别原始发票不真实的问题,我院立即责令相关部门经办人对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不真实发票及存在问题的发票进行更换彻底整改,并要求财务人员今后加强对原始报销票据进行网上验证真伪,严格审核,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关于个别项目尚未履行,提前列支支出的问题:经查为修缮购置资金提前列支修购项目,主要情况为合同已签订,设备款已支付,采购事项已完成,年底若不转支出结余资金较大,和实际国库支付进度差异较大。设备在2009年到货后已作订正处理并加记固定资产。今后前期工作早着手、早准备,杜绝此类事情。
    关于部分采购进口设备未获取设备国外发票、报关单和免税申请表等资料的问题。经查,有关资料均在代理商处保存,黄科院未作会计资料,现已将资料收集完善,作为凭证附件保存。
    4、结余资金问题
    已经结题的项目,部分存在资金结余,主要是由预算资金与项目进度不一致所致。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项目验收时,要加强与财务部门合作,尽可能与预算保持一致。对于确有结余资金,严格执行财政部项目结余资金管理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5、配套及自筹资金未分账核算问题
    作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下难以以专项形式申请与项目配套的专项资金。科技转向实际实施时,一般都是将财政专项单独设帐核算,而配套资金只能多渠道筹集,如通过基本建设项目解决相关配套设备和所需的基础设施;在一般事业经费中解决差旅费、办公费、交通费等配套经费,所以未能进行专项核算。今后将规范对配套资金的核算管理。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通过水利部对我院有关项目的检查评估,发现的问题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层面的,二是操作层面的。对操作层面存在的项目延期和管理不够规范、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我院将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水利科技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和验收工作。另外,要努力做好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进一步加强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并通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等手段,加强中期检查力度,强化科研诚信建设,督促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从政策层面看,由于科技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尚在进行中,我院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存在一些制约我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现提出请水利部领导多多指导。
    1、目前我院存在资金支付与工资发放双重困难,其原因主要是科技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相关政策尚不配套。2002年批复我院改革的方案中,有126个公益性编制、360个综合事业编制。目前126个人员经费到位,而360个编制人员经费仍维持在改革前水平。在已到的经费中,增量部分仍不让安排科研人员的补贴,造成人员经费结构性失调。鉴于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后已承认地方政策,建议财政部在科研人员经费中考虑公务员已享受的津贴补贴政策,补足编制内人员经费及离退休人员经费,减小一线科研人员压力,体现以人为本。
    2、由于黄委直接负责上中游水土保持以及下游防洪问题,因此黄科院在所室设置方面公益性非常强。近年来黄委依托“三条黄河”进行多次新的治河尝试,有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黄科院纵向研究任务很重,但经费难以落实。目前黄委正在以黄科院为龙头整合有关科研力量,我院深感原核定的126个公益性编制明显偏少,故希望能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再增加一些公益性指标,弥补经费不足的问题。
    3、黄科院基建项目审批仍在黄委大盘子中,但黄委单位多,尽管对我院已给关照,但我院实验场地仍不能满足治黄科研需求。黄科院已上报水利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科研能力建设规划”,规划征地621亩,以满足古贤水库、宁蒙河段等治黄工作中急需论证解决的相关科学问题,希望得到部里支持,院基建费用最好在部里单列。
    4、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中,应允许列支不可预见费,以适应科研创新工作的不确定性,并允许单项之间有较大的调整余地。
    5、在外事管理方面,出国申请要求有项目支撑,而项目经费预算审批要求先拿到批文才给经费,二者在时间顺序上存在矛盾,也请协调解决。
    我们相信,在水利部的领导下,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通过营造有利于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钻研、更加自主地探索,促进治黄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关信息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版权所有  |  北京北科博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