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科技->生态水工学专栏
潘家铮: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需要国家尽快做出重大决策
时间: 2009-12-25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学家潘家铮日前在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预审会上说:“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既考虑了实际情况,也考虑到远期的一些要求,很全面,编得很好!我总认为,要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把黄河的问题办好,需要国家重视、参与,尽快做出重大决策,才能够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黄河有病,病得很重,现在非治疗不可,而且应该花出代价。”

  潘家铮说,我们既要保证经济方面的发展,又要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这两者都要兼顾,都要办到,但两者性质是有区别的。

  “用水发展生产,效果很明显,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调水冲沙入海,很多人就不理解,觉得好像是浪费了宝贵的水。”潘家铮说。

  “打个比方,人如果有了慢性病,你还有些钱,应该怎么花?都去买肉吃,味道很好,但是病没有得到治疗。至少要花一部分钱去检查,去服药,甚至动手术,长期治疗,把病根除掉。”潘家铮说这两者是不能相比的,治病的重要性肯定要排在前面,如果忽视,到了病入膏肓,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潘家铮这一“钱是用来买肉吃和还是看医生”比喻的前提是“人有了病”。他把黄河比作生重病的人,说要维持她的健康生命,就不能一味地去索取,是要花代价进行医治。

  “黄河下游的悬河面越来越高,现在这个情况能不能解决?有人说干脆来个大改道,我不敢做这种想象。我个人认为,我们是能够在现河道的格局下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调水调沙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定的,尽管冲沙要耗用有限的宝贵水资源,但这是在治病,值!”

  “人病了,要输血、换肝、换脊髓,自家的亲人甚至陌生人都会捐献。我们母亲河都病入膏肓了,向姊妹河调点水有什么不可以?”

  “有一种说法,黄河水资源还是够的,主要是浪费、低效应用、污染,等等,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调水的必要。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讨论清楚。”潘家铮说:“我个人看法,黄河当然要节水,而且要全面节水、深度节水,把废水尽可能回用,这些都毫无疑问要做。”

  “实事求是地讲,黄河的水就是不够,是资源性短缺。因为,她除了发展经济以外,还有冲沙任务,这是其他河流没有的。黄河的水资源不够,但又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就需要到外地调水,调必要的水、救命的水。西线调水确实是需要的。人得了重病,要输血、换肝、换脊髓,自家的亲人甚至陌生人都会捐献。我们的母亲河已经病入膏肓了,向姊妹河调点水有什么不可以?”

  “调出区当然会受到点影响,要顾大局啊。另外,调水的数量要合适,只调真正必需的那一点水。”潘家铮说。

  “我们那么多大事都能做好,难道还治不好黄土高原的那些沟沟壑壑?水利部门就是要制定规划,然后请求国家加大投入来救黄河。”

  “近15年来进入黄河的泥沙,每年6亿吨。以前每年16亿吨,现在每年减少10亿吨,这里水土保持起了多少作用,还说不清,但肯定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水土保持和沟壑治理工作,还没有做好。现在各类治黄任务重,水保工作没有按规划实施。”潘家铮说,如果一座水利枢纽工程没有修好,大家就很注意,甚至要追究责任,但水土保持工作没有做好,谁过问过啊?

  “所以我认为,水利部门要制定规划,然后向国家申请拿出钱来救黄河。我们一定要把还没有治理的几十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加以全面治理,坡耕地要改成梯田或者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暴露的坡面要尽量让植被覆盖。”潘家铮说。

  “经过我们这一辈子、两辈子的努力,应该把黄土高原的覆盖面貌恢复到远古时代。”潘家铮的愿望是应该比远古时代还好。

  “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没有人去搞水土保持工作,也没有这个科学技术水平,没有这个钱。我看过一些宣传水保成果的照片,经过治理以后,梯田成行,坡面植被郁郁葱葱,真令人心旷神怡,太好了。我希望我们通过全面、彻底、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够把进入黄河的泥沙再充分减少,这是釜底抽薪之举,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人总会有这个毛病,有钱买棺材,没有钱喝牛奶。我们能不能把买棺材盖的钱拿出来喝喝牛奶,这个账要全面核算一下。”

  潘家铮说起调沙用了三个必须:必须要修建古贤等水库,使其具有足够的拦沙和调度库容,必须要保证足够的调沙水量,还必须有科学的调度运行方式,尽可能把进入黄河的泥沙排到下游去,再把排到下游的泥沙冲到大海去。

  “搞水土保持要耗水,冲沙更需要水。有的人总是认为这么宝贵的水拿去水保和冲沙浪费,我说你每天要喝多少水,你喝进去的水最后大部分都要排泄掉,难道你觉得这是浪费吗?一个人身体吸收的水分也许很少,但没有这一循环就没有生命。”潘家铮说。

  “人总会有这个毛病,有钱买棺材,没有钱喝牛奶。我们能不能把买棺材盖的钱拿出来喝喝牛奶,这个账要全面核算一下。”

  “黄河大堤修成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很好!滩区可以科学利用,一旦来洪水,国家有能力对滩区农民进行补偿。”

  潘家铮很关心到现在大家对黄河下游治理问题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宽河方案和窄河方案争论不决。“那怎么办?谁能保证将来黄河中下游不来一次特大洪水?三四万流量你怎么办?如果溃堤甚至改道,后果不堪设想。”

  潘家铮说,在认识还不能一致前,为稳妥计,还是以黄河大堤作为最后的防线。现在,三分之二的大堤都已修成标准断面了,继续努力把这个大堤修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很好!

  潘家铮认为可以科学利用大堤内的滩区,“这里面有几百万亩农田,有189万人。滩地以农业生产为主,不修高楼,不搞工业。工业建在堤外,给滩内的老百姓修好房屋、道路,保证避洪安全。遇到大水就有计划地进洪,农业损失由国家来补偿。国家是有这个能力的。国家还应有计划地把滩区农民迁移出去,改变身份。”

  “有些同志主张窄河方案。能否以宽河方案为后盾,先按此治理,同时研究实验窄河方案,如果可行,那就更好了。我希望不要因为意见不一导致无所作为,希望大家坐下来仔细协商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方案。”潘家铮说。


相关信息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版权所有  |  北京北科博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