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热点专题->水利厅局长会议->新闻报道
改革,四川农村水电发展壮大的源泉 -- 中国水利报记者 周文凤 许江
  2015-03-13 15:32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亦有“千河之省”之称。
  四川水电富甲天下。
  据统计,四川拥有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其中中小水电可开发量2146万千瓦,均居全国首位。
  开发水电,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生态优势
  四川农村水电的发展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开始的。它是广大老少山边穷地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江河治理,兴水办电,逐步发展起来的。但真正得以快速发展,还是80年代在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下,国家实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以后。
  如今,四川农村水电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已成为电力工业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据统计,全省有170个县开发了农村水电,有113个县主要由农村水电电网供电,占63%;全省4994个乡镇中,有3669个靠农村水电供电,占73.5%;有104个县建成了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雅安率先建成了全省第一个辖1区7县的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市,达川市7个县也全部实现了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实现了以水发电、以电补水、以电促农、以电兴工、以电扶贫、以电代柴,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生态优势,为四川农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营造和增强了造血功能,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盆周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调整,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农村水电及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使少数民族群众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梦想。峨边彝族自治县,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前财政收入仅100万元,主要靠拨款过日子。电气化建设后全县形成15万千瓦的发电规模,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年实现利润2688万元,年上缴税金1767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35.5%,加上水电带动起来的硅铁厂、黄磷厂、水泥厂等高耗能企业上缴的税金,占财政收入的81.5%。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1986年以前还是全自治州最贫穷的县之一,建设电气化后,使沉睡千万年的铅锌矿得以开采利用,电气化建设期间全县工业产值增长7倍,财政收入增长16.9倍,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一跃而成为全自治州最富裕的县。
  电气化建设还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美化景区,促进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建设农村水电电气化,每个县的城镇“以电代柴”户都占50%以上,汶川县城达到80%以上,同时水电企业及关联产业一年上缴的税金占全自治州财政收入的70%,替代林业成为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森工企业的转型,促进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九寨沟、黄龙寺、海螺沟、青城山、峨眉山等著名风景区,所在地都是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卧龙大熊猫保护区内科研、生活用电全靠小水电,充足廉价的绿色能源从根本上杜绝了生活用柴现象,区内的生态和林木得到了有效保护。
  四川农村水电一直保持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川农村水电在全国举足轻重。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省农村水电装机达393万千瓦,占全国农村水电装机总量的12%;年发电量166亿千瓦时,占全国农村水电年发电量的21%;四川建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104个,占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16%,超额30个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建设任务。几项指标在全国均名列第一。可见,在全国,四川水电大省的地位名副其实。
  不仅如此,四川还是农村水电强省。全省农村水电已形成总资产198亿元,占全省水利总资产的70%;年销售收入45亿元,2000年实现利税总额9亿元,其中纳税4.4亿元,利润4.6亿元。在全国一直稳坐第一把交椅。
  然而,四川是如何做大做强农村水电的呢?通过探寻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国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村水电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出台的各项扶持农村水电发展的方针政策外,很重要的就是,他们始终将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开发农村水电,建设农村水电电气化,作为实施“治水兴蜀”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他们的每一步发展都体现着这种精神。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探索
  四川水电之所以能够稳步快速发展,与他们善抓机遇,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分不开。
  从自建、自管、自用“三自”方针的广泛推行,到在全国率先采取“国家投资三分之一、地方投资三分之一、农民投劳投料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办电办法,以及建立电力基金,实行“以电养电”的政策,都是他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改革调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结果。是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开启了四川水电快速发展的大门。198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四川实行“三自”方针发展农村水电评价说:“这就是搞活,就是解放思想。”
  这些政策开了农村水电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先河,极大地调动和保护了各方投资小水电的积极性,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亮点。据统计,从1976年到1993年,四川农村水电通过“以电养电”政策用于电站电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就达22亿元,相当于同期农村水电投入的25%。“以电养电”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水电事业的发展,后来这一政策经国务院发文,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其他行业也借鉴了这些政策。
  进入90年代,针对电力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代管”“上划”现象,他们按照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本着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原则,率先提出反对“代管”和“上划”,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家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则进行电力体制改革,从而巩固了农村水电建设成果和阵地。
  1998年,为发展农村用电市场,减轻农民用电负担,繁荣农村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简称“两改”。这是一件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这也是农村水电事业面临的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水利系统被排斥在实施“农网改造”之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放弃这一机遇,而是积极主动做工作,经过多方争取和不懈努力,1998年8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四川水电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省级承贷主体和项目业主,组织实施全省水利系统农村电网建设改造。1998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四川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总投资88.7亿元,其中四川水电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地方获得了45.95亿元的建设资金,在全国水利系统中首家获得承贷进行农网改造资格,率先实行了“一省两贷”。紧接着吉林、重庆、广西、湖南、广东、云南、青海、广东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系统也纷纷承担了“两改”任务,使水利系统农村水电赢得了又一次发展机遇。
  随后,又针对水利系统农网改造还贷压力大的实际情况,他们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全国率先提出“用未来电费收益权作为农网建设改造贷款质押担保”的政策、“西部贫困地区农网改造资本金由国债改为拨款”的政策、三州农网改造资本金提高到50%的政策以及“自发自供县农网改造还贷加价全省均摊建立还贷基金”等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被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采纳,变成了全国农网改造的重要政策,从而保证全国农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截至2001年底,四川全省水利系统负责的农网改造任务如期圆满完成,累计完成投资48.5亿元,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一期农网工作资金计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4处95.6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291处135.5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919公里、35千伏线路4055公里、10千伏线路2.69万公里、低压线路6.36万公里;乡镇电管站改革任务也基本完成。通过“两改”达到了降低农村电价的目的。据统计,已完成农网改造地区的农村电价平均下降0.2~0.3元,广大山区农民无不拍手称快。第一期农网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赢得了有关部门的支持与信任。前不久国家计委又批准四川水电产业集团公司第二期农网改造计划30多亿元。
  注重制度创新,激活水电企业
  四川水电近几年发展之所以快,还得益于制度创新,即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很多专家和领导都这样说:是股份制激活了四川的水电企业。
  确实,四川水电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不仅走在了全国水利系统的前列,而且在全国电力行业也拔了头筹。
  据统计,目前,四川全省200多家国有地、市、县水电企业,已有111家进行了改革,占国有企业总数的45%,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60%,其中股份制企业59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2家。这些企业中有“乐山电力”“明星电力”和“岷江水电”等3家企业股票已经成功上市,“西昌电力”股票已通过证监会“公开发行审查”,即将上市。
  1988年,四川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3年,公司股票成功上市,成为当时中国水利行业和中国电力行业第一股,率先吹响了向资本市场进军的号角。
  1993年,国家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股份制试点,四川抓住这一机遇,以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申请试点,一批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开始了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融资。而对主要靠外延发展的水电企业来说,没有资金注入,企业就难以发展壮大。特别是在当时电力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可以说,谁拥有了资金,谁就抢先占领了市场。
  近几年,在很多电力企业因筹不到资金而影响发展时,四川企业却从社会和资本市场融资30多亿元,也正是这样,四川农村水电在“九五”期间才得以每年27.2万千瓦装机的增长速度稳步发展。
  从股份制改造企业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机制。记者曾走访过明星、西昌、雅安、永安、明珠等多家股份公司,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人不看出身门第,不论资历深浅、年龄大小,干得出色就大胆起用,不能胜任便“削职为民”。用工全部实行合同制,推行岗位技能工资,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不同岗位,薪水不同,易岗易薪;同一岗位,业绩不同,奖金不同。这些对公司的全体员工们来说已习以为常。
  经营机制的转换,激活了企业的每一个“细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这些企业发展如日中天。很多企业已成为地方税利大户,其中利税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5户,明星电力股份公司年利税总额达1.2亿多元。几年来,每年全省农村水电企业利税总额排名前10位的都是股份制企业;全省农村水电企业有13户进入了四川省工业企业“双十强”行列,其中11户为股份制企业;有9户农村水电企业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优秀企业,都是股份制企业。
  农村水电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既为寻求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作了有益探索,又为本行业进一步实行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组建企业集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做大做强
  尽管很多企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当地骨干企业,但由于过去实行的是“县为实体”“一县一网”的建设方针,从整体和横向看,企业普遍小而分散,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制约。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多次强调,农村水电要坚持独立配电公司的方向,大力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壮大省级水电公司,扎扎实实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川积极响应水利部领导的号召,稳步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实施资产战略性重组,积极探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集约经营之路。
  经济实力较强的三台县,率先闯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当时他们将实力雄厚的9家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了四川永安水利产业集团。集团集水力发电、城市供水、水产、旅游、机械制造等业务于一体,拥有总资产8亿多元,成为三台县经济发展龙头。
  1998年4月,四川水电产业集团正式挂牌营运,这是全国水利系统第一家省级水电企业集团。
  集团发挥母公司的核心、主导作用,发挥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集团的群体优势,形成互补、综合、扩张效应。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树良说:“做大是手段,求强是目的;做大是过程,求强是结果。”
  组建集团,重组的是资产,冲击的是观念。集团公司以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运作。经过3年的运作,成员企业和单位已由8户扩大到19户,经营性资产增长近1倍,达到39.5亿元,发电装机由30万千瓦扩大为45.2万千瓦,年供电量由15亿千瓦时扩大为22.6亿千瓦时,供电区域由5个县市扩大为26个县市。特别是,他们抓住国家实施农网改造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经过积极努力争取,实现了“一省两贷”,集团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取得了国家一期和二期农网改造资金,将形成约80亿元的资产和产权。集团公司作为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法人,将进一步巩固发展壮大,到2001年底,成员企业和单位经营性总资产达到近80亿元,它必将更好地发挥融资载体、投资主体和开发经营实体的功能,为四川农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新世纪,继往开来,肩负新使命,再展新宏图
  新的世纪,四川农村水电和全国一样,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2001年4月、6月和8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湖南、四川、贵州考察时多次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促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保证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在这方面要给予扶持。
  2001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为全国农村水电暨“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会议致信时强调,发展农村水电、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把农村水电建设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搞好治水办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把农村水电的地位提高到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的新高度,为新时期农村水电明确了方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水利部党组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新思路,要求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抓好水资源的开发、治理、利用的同时,着重搞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
  在这大好形势和机遇面前,四川水电人决心不负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和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率先着手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规划与建设试点,并向国务院报送了开展“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的请示,在全国又走在了前列。
  他们计划“十五”期间,在51个县启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到2005年,全省实现“小水电代燃料”户达到30%,其中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州和雅安市,大巴山区、川南大山区达到40%左右,“小水电代燃料”户年均使用代燃料电量在1000千瓦时以上,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时,他们坚持农村水电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继续抓好农网改造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如期完成第二期农网改造任务;在完成国务院下达的6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基础上,将再建设2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此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水利水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以资产为纽带的行业管理体系;发展壮大四川水电产业集团,组建流域水电集团、区域水电集团,按照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方向,加快独立配电公司的改革;全省骨干农村水电企业全面实现公司制改组、规范化营运和法制化管理。
  水利系统从事水电工作的老专家这样评价:四川是中国农村水电发展政策创新的策源地,是全国农村水电改革的先锋,是全国农村水电发展的“领头雁”。
  我们相信,在新的世纪,四川农村水电在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在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将会有更大作为,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