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委员会:发挥科技支撑引领 强化成果转化应用 为维护黄河健康生命提供技术保障

2017-12-21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委治黄科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的决定等有关精神,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围绕水利改革发展需求和治黄中心工作,注重科技创新,切实加强科技管理,强力推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凝练重大治黄科技需求,促进重大问题解决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决定了治黄科研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为解决治黄难点、热点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黄委紧密围绕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和全河工作会议重要部署,系统开展科技成果总结、治黄科技需求分析、重大科技问题凝练等一系列工作。

  委属单位提出初步的项目需求建议,由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业务部门和有关单位、专家进一步组织论证,建立持续更新的“科技项目数据库”。

  为解决治黄重大技术问题、推动治黄战略及基础研究,还不断组织编制并发布“治黄战略及重大技术研究课题指南”。

  凝练整合的“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关键技术”、“黄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综合治理”等需求列入“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申报指南,“黄河泥沙资源利用成套技术研发与示范”等需求为申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探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通过对“十一五”科技工作的总结,发现一些单位对成果推广应用重视程度不够,重研究轻推广应用现象普遍,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十二五”期间,黄委围绕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在对委属单位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问卷调查摸底的基础上,2013年11月,委领导亲自带队,到黄河设计公司、水文局、黄科院等6个单位进行专题调研,针对科技成果在治黄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推广情况、推广应用较好的案例以及影响推广应用的突出问题等进行座谈,为做好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把脉。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在调研座谈的基础上,2014年出台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指导意见》,成为推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转化的引领性文件。委属河南河务局、山东河务局和黄河设计公司等单位也出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指导意见》;黄科院专门设立推广转化基金,出台了《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示范基金管理办法》。

  三是组织召开2014年全河首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现场交流会。制订严格的评选程序和评分标准,特别加大了推广应用成效比重,通过成果推荐、成果初审、现场投票三个阶段,在各单位推荐的81项成果中初审出15项成果进入交流会的现场投票,“项目组现场展示,专家组现场打分,代表现场见证,评委现场评议,现场给出评审结果”,评选出“YSCADA-1型水文数据遥测终端机”等10项黄委科技推广应用优秀成果,并在《人民黄河》杂志进行集中展示宣传。

  四是加大对成果推广的奖励激励。修订《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在奖励项目中增加推广应用类成果,把奖金标准作为新增条款列入办法,从2016年度开始对获得黄委科技进步奖的治黄成果进行物质奖励。委属有关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有条件的单位还配套经费进行相应奖励。

  五是开展黄委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评选工作。2016年共有29项成果经专家评选列入首批指导目录,作为优先转化应用的成果。

  经过上述持续不断的努力,在黄委已经形成了注重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良好氛围,为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需求为导向,强化科技成果在治黄应用中的技术支撑

  (一)加强治黄基础研究,深化自然规律认识

  黄委自筹资金设立“年度咨询及跟踪研究项目”,黄委党组每年汛前组织听取专题汇报,目前已连续开展了14年。跟踪研究以“新发现、新解释、新建议”为指导思想,全面跟踪黄河河情变化,及时发现 “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治黄生产各个环节提出“新建议”,为黄委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力倡导创新、探索,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基础规律研究,在水沙运动规律、下游河道演变机理等基础领域进行探索,52项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其中1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在基础研究领域,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进一步认识黄河基本规律,科学制定治黄方略,合理调控水沙关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如:公益性行业专项“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优选与调控的理论及关键技术”项目,首次开展了高含沙异重流叠加试验、异重流产生至浑水水库演变及其与后续水沙响应等全过程的研究与原型跟踪观测,完整构建了水库调度与下游河道演变模型体系,研究成果在黄河水库调度方案中得到应用,项目成果获2016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公益性行业专项“黄河‘揭河底’冲刷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首次在实验室内模拟了“揭河底”现象及其过程,阐明了“揭河底”冲刷期工程出险的内在原因,项目成果获2016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二)注重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强化成果在治黄实践中应用

  通过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48”计划、科技推广计划等水利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直接应用或指导了治黄生产实践,一些成果通过开拓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

  1.“948”计划和科技推广计划资助的“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新技术”,通过根石探测自动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研发、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根石探测技术,相比人工探测效率提高10倍以上,消除了人工探测所造成的误差,为防洪预案制定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黄河中下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4个河务局和三门峡库区管理局进行了广泛应用,2011年以来累计探测坝、垛1万余道,断面4万多个。

  2.科技推广计划、技术示范项目及黄科院推广转化基金资助的“水轮机和水工建筑物磨蚀综合防护技术”,研发推广了复合树脂砂浆涂层等抗磨技术和产品,可有效解决水电站、泵站的水力机械设施和水工建筑物受泥沙磨损、气蚀等造成的关键部位磨蚀破坏问题。在三门峡水工泄水建筑物、万家寨水电站机组、台湾石门水库排沙隧洞、宁夏固海扬水水泵抗磨修复等水利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近五年完成的项目合同总额500余万元。技术成果在非金属抗磨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2017年《聚氨酯复合树脂砂浆技术规程》获河南省地方标准立项。

  四、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共享

  进一步完善科研条件平台及联合高校协同合作机制。先后与天津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大战略研究、人才培养、重大项目参与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根据治黄水利发展、学科布局和成果转化的需要,申请成功“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黄科院聘请郑州大学王复明院士为双聘院士,联合申请成功“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发起成立了“黄河流域(片)农村水利科技创新联盟”,为农村节水科技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根据国家科技成果公开、共享的发展趋势,研发了“黄河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建立整合已有的科技成果资源和数据资源,实现黄河科研成果数据资源共享,对于避免重复立项、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二五”期间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破,其中全国勘察设计大师1人,中原学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水利部“5151”人才9人。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聚焦治黄重大需求,深入开展治黄重大问题研究

  持续开展水沙情势、演变预估及影响研究;深入开展黄河水沙联合调控技术、防洪减淤能力提升技术、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与调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等研究;践行治水新思路,开展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支撑技术研究。

  (二)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以机制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立足解决治黄实际问题,重点推广水沙演进过程、水库运行调度、水利工程养护设备、防汛抢险先进技术、河道整治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堤防病害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完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激励制度,提高成果转化率。

  (三)改革科技管理模式,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及科技管理模式转变,强化对基层单位的业务指导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团队建设的科技体制机制,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选拔塑造科技治黄领军人物,创新绩效考核机制,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

  (四)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科技资源共享,提升科技创新服务

  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数据平台,实现科研成果数据资源共享。重点依托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把优势学科建设成为领军学科。联合国内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提升黄河科研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