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战略配置

2017-12-15

  【项目类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

  【项目编号】2016YFC0401300

  【起止年限】2016.07~2019.12

  【项目负责人】王建华

  【牵头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与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19家单位

  ●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取耗排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总量、水环境容量和水生态空间约束日益显现,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接近甚至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引发水源短缺、河湖生态退化及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科学评价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采取“卸荷”和“强载”双向调控措施,提高水资源与其他经济社会要素的适配性,将水压力负荷控制在水资源系统可承载范围之内,是实现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弹性阈值与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方法

  (2)水资源载荷均衡配置机制与多尺度水资源协同配置模型技术;

  (3)水资源承载多源风险管控原理与识别监测技术

  ● 研究内容

  (1)中国水循环通量解析及其演进

  (2)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互馈关系的承载机理与弹性阈值

  (3)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全国县域承载评价

  (4)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情景及水资源压力预测

  (5)重点地区水资源承载动态预测与调控

  (6)国家水资源协同配置模型与方案

  (7)水资源承载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技术

  (8)全国水资源承载力大数据平台构建

  (9)水资源整体管控策略与路线图

  ● 研究进展

  (一)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资源、理论及信息平台基础构建

  基于自主研发的WEP模型,构建了全国尺度的分布式水循环模型框架,绘制了典型区水流图。提出了湖泊生态需水与承载阈值、水域空间保障与承载阈值、鱼类洄游水文要素适宜性与承载阈值等研究成果,完成了大数据平台的初步设计。

  (二)“量-质-域-流”一体化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提出以水流功能分析为核心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基于联系数以及承载过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采用多种预测方法,研究了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生产力布局变化趋势、城镇化发展趋势。

  (三)基于水资源荷载均衡的水资源协同配置方案与总体格局

  选取了黄河流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沂沭泗流域开展重点流域配置研究,建立了重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指标体系。提出了面向荷载均衡的水资源协同配置理论,正在开展基于全国范围的超大空间尺度和超长时间尺度水资源配置模型构建工作。

  (四)面向水安全的水资源整体管控策略与监测预警技术

  初步构建了多层次水资源承载力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框架。系统分析了我国当前水资源管控现状,初步构建完成集顶层设计、过程管控、整体管理一体化的水资源整体管控技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