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2017-12-20

  一、项目名称: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二、获奖年份、奖项名称及等级:2012年,大禹奖特等奖

  三、主要完成单位: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主要完成人:殷保合、林秀山、贾金生、王庆明、董德中、刘继祥、张俊华、曹应超、张利新、李治明、杜清平、朱兴旺、薛喜文、周益民、刘海军、马福恒、陈怡勇、陈祖煜、厉建平、俞祥荣、朴永南、赵存厚、吴新琪、张会言、温彦锋、王向明、钟登华、赵慧琴、叶明、杨元红、赵洪志、韩伟、李国君、袁全义、李惠安、潘恕、赵宏、王积军、姚文艺、刘树君、刘庆亮、祁志峰、胡玉明、肖强、吴长征、姜仁东、郭朝文、李鸿君、王跃、屈章彬

  五、成果介绍:

  本项目是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涵盖水利科学中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力机械、水利工程施工、水沙动力学、环境水利、水利管理、防洪工程等学科。

  小浪底工程建设之前,在多泥沙河流上建造“高坝大库”,国内外尚无可资借鉴的设计理论和成熟技术。项目针对小浪底工程规划设计、建造施工和建设管理,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和实践,创新了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泥沙设计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多泥沙河流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技术和方法;首创了天然铺盖作为坝基辅助防渗措施的高土石坝坝工设计技术,设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单薄山体内建造了规模宏大和数量众多的地下洞室群,成功解决了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洞室开挖支护、隧洞新型结构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创造性地采用多项新技术,解决了高速挟沙水流水工流道和水轮机抗磨蚀问题;在闸门荷载、水头、轮压等金属结构方面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在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上全面实现与国际接轨,为我国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树立了成功典范;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里程碑式的跨越,推动了我国“高坝大库”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小浪底工程投入运用以来,通过以小浪底水库为主的干支流四座水库联合调度,确保了下游防洪(凌)安全,极大地减少了灾害损失;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使下游主河槽最小过洪能力从不足1800m3/s增大到4100m3/s,主河槽平均下降1.85m,减淤效果显著;实现了下游河道不断流,基本满足工业、生活及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河道及河口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为20余次引黄济津、青、淀提供了稳定水源;发电量达552亿kWh。小浪底工程以其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成为黄河治理的里程碑工程。<br>项目诸多创新成果为小浪底工程的成功建设和安全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地丰富了多沙河流水利工程关键技术处理的经验,并已在多泥沙河流“高坝大库”规划设计、建造施工和建设管理等方面得到应用,为水利行业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有前景。

首次采用大洞径、多级孔板、洞内消能技术,将3条直径为14.5m导流洞改建为永久泄洪洞,不仅解决了枢纽总布置难题,节约了大量投资,而且为大型导流洞重复利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思路和成功案例

首次在高水头、大直径有压隧洞中采用了双圈缠绕无黏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技术,成功解决了高压水外渗影响左岸单薄山体稳定的技术难题

小浪底枢纽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