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热点专题->三峡大坝封顶->各方评论
三峡工程:究竟为移民带来怎样的美好新生活
  2006-05-22 08:30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记者周梦榕、黄豁)从“干打垒”土房到水泥三层楼,从烧柴、烧煤到烧沼气,湖北省秭归县刘岭村的谭复柱对移民后的生活十分满意。他说:“现在屋里屋外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全家使用屋外的粪缸,现在有了干净的厕所,以前来个客人没处插脚,现在家里有了专门的客房。 
 
  和谭复柱一样,许多原地后靠移民搬迁前后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在规划的土地上,用国家发放的移民补偿款盖起了宽敞的房屋。国家不仅对移民被淹的财产进行补偿,还对其迁出后的用电用水和环卫设施、公共绿地建设等进行补偿。

  到目前为止,三峡库区累计完成移民补偿投资449亿元,突破规划设计目标,搬迁安置移民112万多人,建设各类房屋4245万平方米。巨额的资金、合理的规划,换来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移民新城,其崭新的楼群、街市、宽敞的道路以及饮水、卫生设施等,处处体现了国家对移民生产生活的重视。建筑专家称,就城建而言,三峡库区新老城市的过渡一步跨越了半个世纪。

  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对库区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据此跑起了运输、建起红砖厂和砂石厂等,先富了起来。记者在移民村看到,不少移民用上了手机,开起了货车。

  蓄水还给库区大批柑橘种植者带来了致富机会。蓄水后,三峡库区冬季平均气温上升0.2摄氏度,夏季则下降1摄氏度,利于柑橘的丰产高产。航运条件的改善,也使果品等土特产运输更加便利、经济。此外,蓄水后一些地方旅游发展迅速,也带动了移民增收。

  据统计,曾是全国著名连片贫困地区的三峡库区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92年增长了7.1倍;人均GDP也由950元增加到7635元,增长了7倍。

  如今,外迁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三峡移民有16.6万,大部分人住上了当地政府提供的新房,逐渐适应并融入新的环境。一些人由农民变成了熟练的技术工人,原先的渔民学会了种稻……

  “移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努力为移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搬迁前落实补助补偿,搬迁后进行生产扶持。

  据了解,国务院批准从三峡工程每度电的收入中提取4.5厘钱,设立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提取0.5厘钱设立三峡库区移民专项资金。从2004年至2009年,国家还要从三峡基金中每年提取6亿元建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这些政策可为移民带来许多实惠。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记者杨希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20日上午在此间表示,三峡大坝不仅是世界上最宏伟的一座混凝土重力坝,也是一座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大坝。

  潘家铮在这里举行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座谈会上说,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人们把刚浇好的混凝土当作自己刚诞生的孩子一样保护,把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像查自己的体温一样重视。现在右岸大坝已经到顶。经过几次检查,400多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中尚未发现裂缝。

  潘家铮说,不仅是大坝质量,三峡工程各个领域的质量都是优良的。双线五级船闸正式通航以来,除了有4天因流量超标按规定停航外,天天保证了安全通航。截至目前,电厂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912天的记录。几十万个监测数据表明,三峡工程的所有建筑物、设备、地基和边坡都正常安全,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潘家铮表示,三期枢纽工程验收组专家组经过深入详尽的调查,认定各项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符合验收条件。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16日电(记者刘诗平江时强张先国)从当初参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并担任论证领导组副组长和技术总负责人,到现在担任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年近八十的潘家铮可谓三峡工程设计、研究、论证及开工建设的重要见证人。在三峡大坝即将建成之际,潘家铮16日在三峡工地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防洪科学化,不再是千军万马上堤”

  作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潘家铮面对即将建成的三峡大坝精神振奋。他说:“这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一个较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和最大的发电厂,建设三峡工程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如今,通过艰苦奋斗,梦想得到初步实现,因此心情特别激动。我想说的是,工程质量非常优良,安全能够保证,今后将能越来越发挥出防洪、发电和通航的作用。”

  潘家铮说,三峡工程的首要作用是防洪。历史上长江发生过多次大的洪水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现在,长江两岸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建起了许多非常发达的城市,工业、交通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富裕,这是过去所不能比的。如果再有一次大洪水的到来,损失将不可设想。

  “防洪科学化、规范化,不再出现千军万马上堤防洪抢险,是我的三峡梦想。现在,我高兴地看到,三峡大坝的建成,将防止发生毁灭性的长江洪灾,解除了中国人民的心腹大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