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热点专题->2006全国水利厅局长会->交流发言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全面提升辽宁水利综合保障能力
  2005-12-18 15:37  



辽宁省水利厅厅长 仲刚

    一、“十五”期间水利发展情况和现状

    在水利部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水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十五”是辽宁水利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主要表现在:

    防洪保安全能力有较大提高。建成了石佛寺水库、关山水库,开工了诚信水库;完成了绕阳河堤防整治工程和辽河口清淤疏浚;沈阳、盘锦城市防洪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辽河流域省内部分基本达到了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并能抗御建国以来发生的大洪水,防洪工程体系已经形成。今年,在抗御“05.8”大洪水中,我们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实行库、河(堤)联合调度,取得了各级领导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和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城市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建成了白石水库、阎王鼻子水库、玉石水库,完成了英那河水库扩建;引英入连、平山引水等工程已经建成,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引细入汤工程已经开工。这些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将增加城市供水能力647万吨/日。同时,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国际河流阜、朝阳供水、引观入本、三湾水利枢纽、锦凌水库、青山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这些工程全部建成后,我省14个地级市的供水问题基本解决。

    农村水利建设效益明显。建成农村基本饮水井5993处,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281万人,中重病区的防氟改水工作基本结束;完成小水源工程建设5.4万项,增加水资源调蓄能力12.8亿立方米,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水源保障;灌区节水改造、涝区治理取得很大进展,农田抗旱能力有所提高。

    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全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巳广泛应用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辽宁省水功能区划》,初步建立起地表水水质监测体系。贯彻《辽宁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开展地下水保护行动,已封闭取水井1300眼,削减超采水量0.41亿立方米,取水远程监控系统年内将基本建成。省政府批准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纲要》,全省已有6个市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水土保持稳步推进。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3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已下降到30%以下。开展了黑土区治理、大型水源地上游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面积扩大,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有很大进展。全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90%,编制完成了全省矿区水土流失调查和治理规划,利用遥感和3S技术全面查清了全省5572条小流域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情况,建成了水土保持数字化管理系统。

    水利改革有新的进展。辽宁供水集团充分发挥水利投融资平台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建设,供水集团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供水集团已下辖9座大型水库和2个调水工程。坚持“理顺体制、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放活实体”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有效地推动了厅直单位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了民办水利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辽河流域防洪体系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是城市防洪标准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大量沙基沙堤、险工险段没有得到治理。部分大江大河没有控制性工程,中小河流经常泛滥成灾。全省还有20%的病险水库威胁防洪安全。防洪非工程体系亟待完善。

    二是部分城市包括县城饮水安全没有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农田灌排工程老化失修,影响粮食安全。

    四是水资源短缺,特别是西部地区供需矛盾突出,已经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效率低,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五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速度慢,破坏现象严重。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面积扩大,水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六是各级财政十分困难,水利投入不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基层水管单位举步维艰,人才短缺十分严重。

    二、“十一五”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需求和辽宁水利现状的基础上,“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建管并重,坚持依法行政和按经济规律办事,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新贡献。

    主要任务是:

    1、提高防洪保安全能力。一是完善辽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完成163公里沙基沙堤和重点险工治理,继续搞好辽河清淤疏浚。二是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使大城市防洪标准达标率达到75%,小城市和中等城市达到30~50%。三是开展18条跨市中小河流治理,提高防洪标准,减少中小河流洪水危害。四是完成现有20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恢复水库防洪兴利能力。

    2、提高供水能力。一是建成大伙房水库输水及其二期工程、国际河流阜、引细入汤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开工丹东三湾水利枢纽、锦州锦凌水库、葫芦岛青山水库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和阎王鼻子水库供水、观音阁水库供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切实解决地级市供水问题。二是落实17个县级市和100个城镇供水水源规划,加
快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三是开展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计划开工1.91万处工程,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3、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一是改造维修农田灌排工程,加强灌区节水改造,使大型灌区渠系利用系数达到0.55,中型灌区利用系数达到0.6;加强低洼易涝耕地治理,完成335处治理骨干工程,使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为粮食安全提供水利保障。二是加强集雨工程、方塘等小水源建设,发展节水灌溉,为农村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水源保障。三是发展小水电,开展以电代燃料工程,发展清洁能源,新增装机17万千瓦。

    4、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管护。一是努力增加投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0万亩,把沟壑治理作为重点。二是加强重点矿区水土流失治理,落实基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三是继续搞好黑土区和大型水源地上游水土保持工作,扩大生态自我修复面积,落实监督预防措施。四是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山洪沟治理。

    5、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一是通过地表水替代和封闭地下水井等措施,替代水量3.74亿立方米,到2010年使中部地区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二是建设防止海水入侵工程,采取回灌等措施,遏制海水入侵面积扩大。三是加强水资源调度,努力保证辽河口和康平卧龙湖湿地供水,防止湿地萎缩。四是开展北方沙化河流治理试点,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三、努力做好的五项重点工作

    完成“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转变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利工作是与大自然打交道,转变发展观念,最主要的是坚持人水和谐,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防洪工作中,把抓好非工程措施建设作为重点。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编制主要江河风险图,开展洪水保险试点。深入研究“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模式,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全面提高水库调度水平。搞好辽河流域防洪体系综合评价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系统理论,从全流域的角度,评价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成果。在水资源工作中,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完成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和太子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交易途径。加强水需求管理,继续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统一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

    2、加强科技支撑,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把科研和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开展水利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和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大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工作力度。在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中,实行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管理,建立适应TBM快速掘进的快速反应机制,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继续推进水利信息化,搞好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和中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度系统建设,完善辽河流域8座大型水库防洪兴利联合调度方案。在完成取水远程监控、水利工程遥感普查、大江大河航测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利数据库,为实现辽宁水利“数字化”打好基础。实施人才战
略,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水利建设与管理人才,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

    3、坚持建管并重,把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水利建设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大水利设施更新改造的力度。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包括外观质量。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推进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管养分开,通过立法和提高水价,促进水管单位特别是基层水管单位实现良性运行。加强水利规划工作,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研究一批”的思路,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涉水事务的公共管理,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

    4、依法行政,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强水利立法,争取出台《辽宁省饮用水水源管理保护条例》、《辽宁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健全水法规体系。加强执法机构能力建设,搞好综合执法改革。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取水行为和河道采砂行为。认真研究水利发展中的经济问题,制定水利工程水价管理办法,扩大水资源费收取范围,提高征收标准,采取强制性、引导性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

    5、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按照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的原则,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逐步消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一些深层次矛盾。继续搞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股份合作、农民自办为主。研究提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利工程投融资政策,加强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加大征收力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增强融资能力,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发展机制。深化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改革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继续依托自身优势和水土资源,面向市场,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增强水利单位服务能力。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