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际合作->专题报道->中荷水资源综合管理对比研讨会->IHE学员论文集
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
  2002-09-25 01:03  
1 松辽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1.1 流域概况 松辽流域地处中国东北部,行政区划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四盟(市)及河北省承德市的一部分,流域总面积123.80万平方公里。松辽流域主要河流有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鸭绿江以及独流入海河流等。流域水资源总量1888.21亿立方米。流域总人口1.2亿,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等9座。 松辽流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世界瞩目的黑土带分布在东北大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具有良好的农业开发条件。流域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近百种,其中石油、油页岩、硼砂、滑石占全国储量一半以上,铁矿石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由于松辽流域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使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管理相当重要。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松辽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初具规模。1998年嫩江松花江大洪水后,中央政府提出灾后重建、整治江河、兴修水利的措施,对近期防洪建设进行了部署,加大了松花江和辽河重要堤防的建设投资力度,防洪能力提高很大。近几年,面对经常性旱灾,各地奋力抗灾,取得了社会安定、生活秩序正常的巨大胜利。 (2)水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流域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3004座,总库容达761.34亿立方米。2000年,松辽流域供水总量达到616.91亿立方米,比1980年供水量增加了261.44亿立方米,占流域水资源总量的32.7%。 2 水资源管理体制与管理现状 2.1 管理体制 目前,松辽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是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松辽水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部的派出机构,依据国家授权在流域内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责。主要是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负责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具有控制性的重要水工程,组织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和编制流域规划,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协调省际用水关系等。 2.2 管理现状 (1)以规划为基础,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保证。松辽水利委员会于1982年开始进行了“东北诸河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供需平衡”研究工作,1984年开始会同流域内四省(自治区)编制了《修订辽河流域综合规划》、《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简称“三大规划”),并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九十年代初我委开展了《松辽流域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工作,1994年按照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四省(自治区)开展了《松辽河片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编制工作。这些规划成果充分反映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的特点,揭示了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分析了现状水资源利用水平,并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为流域国民经济宏观决策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为核心,大力加强水资源管理。《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颁布后,松辽流域内各省(自治区)分别制定了配套性法规,并紧紧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五统一、一加强”为指导方针,以贯彻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为核心,大力开展取水许可审批工作,强化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通过多年的努力,基本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结束了城乡分割、多龙管水的历史,中央(流域机构)、省、市、县四级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统一审批水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松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流域机构共发放取水许可证33套,审批取水总量452.3亿立方米,取水许可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入。1984年成立了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先后组织并编制了《辽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松花江流域保护规划》,对松辽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92-1993年,在流域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城镇入河排污口普查工作,摸清了城镇排污状况。1999年开始,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针对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委重新编制了《辽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松花江流域保护规划》,成为今后松辽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 3 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资源短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松辽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619立方米/人、588立方米/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和1/3左右,且时空分布差异很大,供需矛盾突出。松花江流域缺水主要是缺少水源调蓄工程,辽河流域及辽南沿海等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辽河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638立方米/人和277立方米/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流域101座城市(县级市以上)中近90%缺水,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大城市缺水尤其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已严重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水质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据1998年统计,松辽流域内污水排放量达43.4亿吨,污染物排放量为293.7万吨。流域内选择的187个河段控制断面和46个湖库的监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9%的河段为超Ⅴ类水体,45%的河段为Ⅴ或Ⅳ类水体;辽河流域53%的河段为超Ⅴ类水体,42%的河段为Ⅴ或Ⅳ类水体。水质污染使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作为资源的经济意义,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影响了流域内的生态平衡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松辽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43.5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河湖水库淤积,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洪涝干旱和风沙灾害。 松辽流域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现有泡沼湿地2.45万平方公里。由于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湿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急需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3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松辽流域水量、水质统一管理,严格调控的机制和政策法规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流域内大型供水及引水工程分属不同地区和部门管理,尚未形成流域统一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机构缺乏监督检测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引用水量。取水许可制度虽已全面实施,但由于流域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4 水资源管理对策思路 4.1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实施水资源管理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管理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必须在未来的水资源管理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观,对于地表径流等可更新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限制在其承载力范围内,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再生,如废污水处理回用;对于深层地下水等不可更新的水资源要尽量减少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兼顾区域均衡发展,根据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采取合理的配置手段,从水资源丰富地区向水资源短缺地区转移水资源,促进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还必须兼顾后代人的利益,为后代人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是他们同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4.2 构建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基本的环境要素,以流域或水文地质单元构成一个统一体。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相互影响,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相互联系。这些特点要求对水的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全面安排。因此必须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已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水法按照水资源统一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工作分离,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改革了水管理体制,确立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 4.3 实施调水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 松辽流域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流域东北水多,西南水少,尤其是辽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要维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已难以为继。同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地下水超采,生态与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必须实施以北水南调工程为主的各项调水工程,形成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域和短缺区域之间的调配体系,这对解决水资源匮乏地区的缺水问题,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保证全流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4.4 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 节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节水不是限制用水,而是高效率、充分地利用水,发挥水的多功能和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同时大力保护和提高水质,以最少的供水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要求。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水资源,坚持走节水防污的发展道路。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付诸实施,必须辅以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经济调节措施,必须采取下列对策: (1) 按经济规律办事,合理调整水价,完善水市场; (2) 加强节水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推广,挖掘节水潜力; (3) 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实施计划用水,制定各行业用水标准定额; (4) 从规划着手,根据供水条件,确定工业、农业和城市发展规模与合理的结构布局; (5) 推行清洁生产战略,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 (6) 创建工业园区,发展生态节水。
相关信息